「答案卻會隨著時間、隨著人,轉眼間變得無足輕重」
—《死的型錄:鬼才插畫家筆下的生命終點》
--
2015年初冬在拜訪北上工作朋友的家中讀起
話題有趣又圖文好懂,在她洗澡時間就讀完了(大約一小時)
作者:Bunpei Yorifuji寄藤文平
譯者:梁桂慈
--
我是真的很佩服這本書,對我們而言,談死總是一種禁忌,害怕聽聞這樣的消息連家人要告知自己對死亡的態度想法時都會不說:「你不要說這個啦!」是的,我們的終點都是一樣的,而且已經清楚瞭解了!但是面對這樣的事情總是拒之千里、畏之有所不及,我們明明清楚人生的終點是那樣,但總是避開轉身,我們都害怕談論它。
作者告知親友要做這本書關於死的書時,眾人的反應果真反映了我們對於這個話題的忌諱,紛紛問他最近還好嗎?工作上遇到瓶頸了嗎?這就是問題所在:「我們都清楚人生難逃這條路,但卻沒有人敢面對這條路」
而這本書這麼直接了當的告訴讀者:「不然我們就來談死吧!」為了證明死這件事多麼真實的存在在生活中,作者甚至統計了死亡占電視電影劇情中的比例,出乎意料的調查確顯示了真實的數據,除了卡通片極少提到死亡,超過90%的影片中有死的內容,這個比例大概可以比擬鄉土劇裡同父異母的兄妹要結婚;言情小說裡風流帥氣的總裁愛上天真純樸的路人小妹,我們都可以接受這些這麼莫名其妙的劇情,為什麼我們無法理解死這件事的存在?
抽離了對死的顧忌及恐懼,冷靜地切入話題,像是論文般的研究分析,從各種層面來看,年齡、原因、地點、形式,非常有趣的剖析方式。讓死的原樣透過統計數據的多元角度呈現。這本書的作者是插畫家,因此這麼冷酷無情的議題用了可愛的插畫來描述,並且數據化的呈現故事性,像是在看內政部的統計資料但是一切都變得俏皮,看著這些小人的插畫說明人的死亡地點或是死因,配著清楚的時間軸及數標,一切都變得不可怕,甚至大人小孩都可以閱讀,而我更推崇商管人士應該好好像此書學習,直條圖的表格配上好懂的插圖及縱橫軸,一目了人又不乏味。
後來我想想這本書所傳遞的概念和知名的澳洲鐵路廣告「dumb ways to die」很相似,就是告訴你死亡這件事的真實性,但是一切可愛化而去除那可怕的感受,這首歌甚至是我發呆時的療癒歌,輕快又琅琅上口,是的!它是在談死。
--
隨時「吃書當點心」
來按粉絲專頁讚,24hr吃到飽
https://www.facebook.com/bookasdessert
隨時「吃書當點心」
來按粉絲專頁讚,24hr吃到飽
https://www.facebook.com/bookasdessert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