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是件悲傷的事,但活得不快樂也是悲傷。來看我的人,有許多都不快樂。」
—《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
--
9月18日與這本書再次相逢,在教課的補習班書櫃上
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 Tuesdays with Morrie
原文作者:Mitch Albom
譯者:白裕承
--
上一次讀這本書是在我國小的時候,對一個國小生而言,談死亡未免也太沈重,所以當時的我並不懂這本書為何是經典。今年我二十五,出了社會,追求了工作,並且迷失困惑其中,再次讀到這本書,體會較多,感受也更加深刻。
我始終相信人與書的相遇有他的緣分,這本書的出現,應該是要告訴我什麼。我回顧我的生活,我花了許多時間在經營事業,贏得了很多名氣,但大部份的日子,我都為自己汲汲營營的日子感到困惑,然後變得不快樂,好像只是在茫茫的時間及人潮中漂泊,沒有燈塔指引。
這本書給了我一個機會,重新檢視自己。就這樣我也開始了「吃書當點心 book as dessert」這個部落格,是我對於喜歡做的事的第一個實踐。
這本書 <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一個垂死的老教授,當人生到了盡頭,在那倒數的生命,提醒他的學生,時間該是怎樣的、生活應該如何過,還有什麼是人生最重要的事。或許答案我們早就聽了一百遍,聽都聽膩了,但永遠都沒有意識到它的重要性。是啊!人生就這麼短,一定要花時間在對的事上,你愛的人、你愛的是,還有你相信的理念。
但是要做到自己清楚知道的事,這已經需要很高深的智慧,才能不被世界的庸庸擾擾給影響,更何況我們住在「現實」社會中,就像墨瑞教授說的,我們有太多對立面的衝突,像是拉扯的橡皮筋,在我看來這很正常、很合理,不能事事如心所願。事與願違,也是成長的一種方式,以墨瑞來說,誰會希望自己生這樣的病呢?但接受當下,進而享受當下,是另一門學問,我們還在體會,還在學習。
如果說讀完這本書,你就會了解生命的可貴,且身體力行地把握每一分每一秒,我沒有把握做到這樣,畢竟每個年紀都會有那個年紀的不懂事和執著。然而但願在時間洪流中,記得自己想要的樣子。
--
隨時「吃書當點心」
來按粉絲專頁讚,24hr吃到飽
https://www.facebook.com/bookasdessert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